荊州招商網訊:記者日前從荊州了解到,近年來,招商引資工作在全國揚起風起云涌之勢,這為引進外資發展本地經濟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時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土地問題,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了給在招商引資中合理利用土地正能量,必須對其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認真梳理,才能更好地借用外資圓發展本地經濟之夢。
地方政府對領導干部考核機制存在一定缺陷。地方政府對領導干部考核往往只注重經濟指標,近年來更注重招商引資成果如何,所以一些領導干部為了出政績,急于求成而不細算經濟賬和社會效益賬,競相壓低地價,忽視了引進項目是否科學、資金是否真實、引進方式與手段是否合法等。有些地方為了吸引投資項目,違規低價甚至“零地價”出讓土地,或者不惜以土地資源為代價,搞虛假招商。
各地發展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全國各地都在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以實際行動圓“中國夢”。由于國家對稅收征管、減免嚴格規范后,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工作中為吸引更多的投資轉向以土地使用權的低價出讓、甚至“零價出讓”作為重要的吸引外資手段。
決策機制缺乏透明度,程序不規范。國家推行國有土地招拍掛制度,對土地出讓的程序予以規范和完善(確實不能采用招標、拍賣方式的情況下,方可采用協議出讓方式,但必須經過地價評估、內部會審、集體決策和向社會公開等程序),而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在供地價格和供地方式上出臺優惠政策,土地已逐漸成為項目投資成功與否的重要籌碼,決策權集中在少數領導手中,價格決策不透明,隨意性較大,不能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決策機制,影響了地方的投資環境。
對招商引資缺乏清醒、全面的認識。招商引資是通過項目建設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招商引資土地問題上,是以土地資源為載體通過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利用投資建設新項目、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才能體現其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