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在鹽都縣和興化市交界處,有一個碧波蕩漾的湖泊,這就是大縱湖。大縱湖南北寬5.5公里,東西長6公里,略呈圓形,總面積為26.67平方公里。在鹽都縣境面積為14.14平方公里,占大縱湖總面積的53%。大縱湖為過水型湖泊,南部和西部的鯉魚河、中引河和大溪河等為主要進水河道,東北部的蟒蛇河為主要出水河道。湖盆淺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微傾,深水區位于湖的西南部。常年平均水深為l.2米棗1.5米之間。湖底平整,土質堅硬,多為雞骨土,很少淤泥。湖水清澈見底,可見魚蝦水草。天然餌料豐富,適宜各種水生動、植物的生長。大縱湖的成因有沉湖說和瀉湖說二種。沉湖說稱大縱湖原為一座繁華的東景城,因突然地陷而被水淹沒。1929年大旱,湖底干涸,曾發現有許多鍋灶、城墻磚、鋪地磚、瓷瓦罐、壇子等,還見到一根斷旗桿、一眼古井,以及城墻和街道的殘跡。瀉湖說者考證,大縱湖由瀉湖演變而來,初次成陸后為灘涂,曾有人類活動,后因海水入浸沉沒,海水東退后,此處因地勢低洼,形成湖泊,距今已8OO多年。大縱湖雖然地方偏僻。可歷史上卻出了不少名人。相傳“二十四孝”中的王祥,為使病中的老父食到鮮魚,寒冬臘月臥于冰上,孝感動天,得以償愿,至今,湖畔仍存有王祥臥冰處的遺址。東漢時的陳琳,也出生在這里。他與阮瑀、孔融、王粲、徐干、應、劉禎一起,被稱為“建安七子”。他初為古射陽(即鹽瀆)地方官, 后任何進主簿。董卓之亂,避居冀州,為袁紹所重用。其后,袁紹與曹操兩軍相爭,陳琳為袁紹作討伐曹操的檄文。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曾寫了這個故事:袁紹帶三十萬精兵伐操,命陳琳草檄,陳琳 “援筆立就”。“檄文傳至許都,時曹操方患頭風,臥病在床。左右將此檄文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從床上一躍而起,問守在身旁的曹洪:‘此檄何人所作?’洪答:‘聞是陳琳之筆’。曹操笑曰:‘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之。陳琳文事雖佳,其如袁紹武略不足何!’”后袁紹兵敗,陳琳做了曹操的從事。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陳琳病卒,歸葬古射陽堤畔射陽村(今流均溝西四里,原鹽瀆境)。唐代著名詞人溫庭筠曾到墳前憑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