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唐鐘座落在丹陽市人民公園內,鑄造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銅質,高2.14米,厚0.11米,口徑1.41米,口沿鑄以寬郭,唇六曲,鐘體黑幼綠,分三段澆鑄,痕跡清晰;凸鑄旋紋和豎向線條將鐘體分成八個部分,腰箍上下各四,內鑄矩形和梯形幾何紋樣,布圖簡樸大方,增強了鐘的立體感和飽滿度。鐘紐造型為連體雙龍,頭上長有雙角,長舌下垂于鐘頂又微微上卷,身披鱗甲,四足撐立,生動逼真,是我國傳說中薄牢的形象。史載,丹陽銅鐘是一個名叫王十四娘的信女發起鑄造的。鐘體銘文稱鐘重5500斤,電子秤實稱結果為6025斤,這為研究唐代與現代衡器比率增添了又一個有價值的數據。唐中和鐘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工藝的杰出水平,為中國古代文化增添了異彩,它端莊、古術、雄偉、秀美,在落日的映照下,顯得風姿綽約,婷婷玉立,向人們展示著它重獲新生的動人風采。現有資料表明,保存最早的佛鐘鑄造于南朝陳太建七年(575),可惜它已東渡重洋,為日本東京井上源太郎所收藏,而國內留存鑄造時間最早的就是唐鐘了。被列為江蘇省文保單位的銅鐘有四:丹陽唐鐘、泰州南唐銅鐘、淮安金代銅鐘、南京明代銅鐘,無疑丹陽銅鐘當之無愧為“江蘇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