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海安之古,并不亞于鄰近的東臺、如皋諸邑。尤其是近年來,海安境內青墩遺址的發(fā)現(xiàn),更是海安絢爛悠久歷史文化的佐證。海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當在西漢以后,東晉及唐朝曾兩度置縣。而海安人煙漸稠,演化為鎮(zhèn),則是在宋朝。北宋的《元豐九域志》載:“海陵縣,有海安、西溪二鎮(zhèn)。”海安又稱“三塘”。這一雅號不知起于何時。據(jù)傳唐時海安的芙蓉塘、白鷺塘、鷗鳥塘已頗有些名氣,而以芙蓉塘名聲最盛,所以也稱海安為“蓉塘”。“三塘”,本不過是三洼水塘。有水便生花草樹木,便有羽禽棲息,實是出于自然。海安既無名山,又無大川。故而水塘清洌,花木繁蔭,便足以使一班土生土長的文雅士駐足留連,賞贊不絕。可是一旦叫出了名目,小鎮(zhèn)便平添了幾許詩情畫意。到了清代,海安人似猶嫌“三塘”不足,又刻意搜集佳處妙境而為“十景”:東郊文社、南城桃塢、西寺晚鐘、北園菊圃、鳳山早霞、三里風帆、鏡虹水閣、韓阡翠柏、雙橋曲徑、桂嶺秋香。對此,那些飽覽山川名勝的人也許是不屑一顧的,但《泰州志》、《海安考古錄》、《古海陵縣志》等史乘著作中,有關“三塘十景”的詩詞、文賦、圖畫、碑記,實是不少,足見海安人對自己的家園何等摯愛。清人章士錦《鳳山書院會文賦》中,開篇即是:“吳陵巨鎮(zhèn),厥為三塘……”而李襄則有詩云:“野鳥浮沉盡日閑,溪清屋白遠塵寰。沿堤柳市無邊際,近海桃源屬此間。”蕭海清更將“十景”——賦詩贊道,那勢態(tài)毫不羞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