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寧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8年10月,2002年4月經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現擁有250 多家生產企業(其中上市公司投資企業10家,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8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2家,投資超億元企業42家)。多年來,阜寧經濟開發區始終堅持把開發區作為外商投資的重要載體和縣域經濟的增長極,實行“首問負責制、終身服務制、限時辦結制”,隨時為客商提供協調、行 政、后勤等配套服務,為來阜客商發放“綠卡”,實行“三制”(即:檢查準入制、處罰申 報制、收費扎口制)保護。目前開發區重點培植發展紡織服裝、機械制造、新型材料、機械電器、風電新能源、電子裝備等產業,初步建成了以阜寧高新區、臺灣工業園、武進工業園等新型工業園區。
開發區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又是改革開放結出的碩果。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立于1998年的阜寧經濟開發區,經過十年創業,十年拼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開拓熱土,在阡陌縱橫的農田上建起了鱗次櫛比的高樓廠房,修筑了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10家上市公司、60多家外資企業、180多家知名企業相繼扎根開發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作為省級開發區,阜寧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最為顯著的成績是什么?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謝兆軍深有感觸地說,十年來,阜寧經濟開發區的干部群眾,用思想之犁耕耘希望,用創業之翅放飛夢想。這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的十年;是全方位開放,多層次引進,招商引資成果不斷擴大的十年;是把握發展趨向,狠抓產業集聚,主導產業實現規模擴張的十年;是強化功能配套,基礎設施明顯變化的十年;是統籌產業開發和農村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十年。
作為阜寧縣新的經濟增長點,阜寧經濟開發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攻堅克難中搶抓機遇,在深入解放思想中開拓奮進,在苦干實干中跨越爭先,取得了經濟社會的喜人成績。今年1至3季度,全區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6億元,較去年增長39.6%;完成業務總收入141.7億元,增長35%;實現財政收入2.23億元,增長42.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5.2億元,同比增長34.1%,占年計劃84.1%,其中工業技改投入10.9億元,同比增長231.6%,占年計劃82.4%;基礎設施建設投入8454萬元,同比增長346.6%,占年計劃81.7%。
思路決定出路,思路的科學性不僅在于要符合當時當地的情況,更要指明發展方向,指導好今后工作。從建區之初,阜寧經濟開發區就牢固確立項目是開發區的立區之本,大項目是開發區的強區之基,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全力以赴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形成了“全民收集信息、專業隊伍出擊”的工作機制,連續多年開展外資突破年、項目效益年活動。
“實踐證明,‘招引大項目,興辦大企業’,這條路子我們是走對了,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謝兆軍告訴記者,開發區成立后的十年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整個阜寧發展最快的十年。
十年間,開發區始終堅持好字優先、又好又快,堅持“工業集中、產業集聚、企業聚合”的方針,在總量保持穩步增長的同時,注重質量效益的提升。圍繞項目建設,瞄準先進產業,開發區堅持內外并舉,抓落戶抓開工抓投產,瞄準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500強民企,大力引進科技創新型項目,抓好重點定位招引大項目,加大大項目信息跟蹤落實力度,全員發動找億元項目,領導帶頭招億元項目。
“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我們開發區的同志經常一起深入招商引資第一線,親自找項目,親自談合作,親自走訪企業征求意見,幫助解決招商企業各種困難。”謝兆軍告訴記者,開發區緊緊圍繞“突出引外資、主攻長三角、結交真客商、招引大項目”的工作思路,在全區成立3個招商局,分別明確一名副主任牽頭,深入產業轉移集中區進行全面布點,確定國內招商的主攻區域,加強與環太湖流域和上海、浙江沿海地區的對接,著重到上海、蘇州、無錫等地開展主題招商,以商引商。目前,開發區正全心全意致力于打造風電產業、光伏產業、煤化工產業和傳統產業四個銷售超百億的產業鏈。
截至目前,阜寧經濟開發區共有在建項目80個,計劃總投資58億元,已完成投資42.5億元。今年新開工項目63個,計劃總投資34.4億元,已完成投資2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個,分別為投資12.5億元的漢德風電項目和投資10億元的沿海鋼材五金城項目;5億元以上項目3個,分別為投資5.2億元的金寧三環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的江蘇聯統集成房屋項目和計劃總投資6億元的中小企業園項目;1億元以上項目15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