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xbox高清视频线

中國招商引資信息網,招商引資信息網,招商引資網,招商投資網,招商網,招商投資集群,招商投資全球集群,招商投資全球集群總站,
靖江招商引資網
靖江市概況
來源:網群國際    瀏覽:

    靖江,位于江蘇省中部蘇中平原的最南端,是上海都市圈的組成部分。面積673平方公里,轄12個鎮,人口66.5萬人。在長江“龍頭”、國際大都市上海的帶動下,靖江因優越的區位條件、優厚的經濟基礎、優良的投資環境和良好的發展前景,被越來越多的中外客商青睞和關注,成為長江“龍頸”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靖江三面環江,沿江岸線52.3公里,物產豐富,人杰地靈。靖江臨江襟海,是長江下游重要的交通樞紐。京滬、同三、寧通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均在靖江交匯,上海、南京等中國東部重要的國際航空港距靖江僅一個半小時左右行程。靖江在中國長江三角洲經濟區中顯現出愈益重要的作用。

    靖江是國務院最早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之一。1993年和2001年兩度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1995年進入全國首批80家小康縣(市)行列。靖江工業發展較早,基礎較好,目前已形成了機電及汽車配件、醫藥及精細化工、紡織服裝、船舶修造四大支柱產業,并將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四大高新技術領域作為未來產業發展重點。
  靖江,是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發展的城市。1993年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和“全國明星縣(市)”,2001年進入中國最發達100縣(市)行列,列第65位。
  靖江,是開放開發意識超前的城市。靖江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地區并加入蘇錫常火炬帶,成為上海浦東開發區和蘇錫常火炬帶向蘇北輻射、延伸的重要“橋頭堡”。
  靖江,是產業特色和產業優勢明顯的城市。全市形成了機電及汽車配件、醫藥及精細化工、紡織服裝、船舶修造等主要工業門類,并將“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四大高新技術領域作為未來發展方向。這里,有中國最大的維生素C生產企業、中國最大的汽車鎖制造企業、中國第五大造船企業……

    靖江市地處江蘇省蘇中平原南端,位于北緯31°56′~3 2°08′,東經120°01′~120°33′。東南西三面臨江,隔江與張家港、江陰、武進等市相望,東北至西北與如皋、泰興兩市毗連。全境系長江下游沖積平原,地勢較為平坦,惟有孤山聳立于該市中部。

  靖江市水資源豐富,東南西三面臨江。

  靖江地處東亞季風盛行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具有明顯的海洋性、季風性和過渡性氣候特點。
  靖江地處長江下游,自然條件優越,有“蘇北小江南”的美譽。水資源總量約7.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以引長江水為主,計2.2億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為發展水產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長江有刀魚、鰣魚、鮰魚、河豚等稀少魚種,內河有青、草、鯉、鯽、鳊等多種魚類。地下水源約5.1億立方米,水質優良,八圩鎮地下蘊藏的優質礦泉水,日開采量可達1200噸。礦產有煤,集中于孤山周圍,已探明儲量800萬噸,長江內有適宜建筑用的江砂,其資源有待合理開發利用。全市土地分耕地、林園地、非耕地等,其中以耕地為主,利用率100%。稻、麥、油菜、大豆為主要農作物。野生植物、栽培植物種類繁多,糧食、蔬菜、花草、瓜果、藥材豐富,另有銀杏、杜仲、皂莢等珍貴稀有樹木。

    靖江現有人口66萬,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近千人,是江蘇省人口最密的地區之一。
  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年)之前,靖江是長江中的沙洲,那時還沒有人跡。后來孫權的部隊在此牧馬,才開始有了人煙。再后來,不斷有外地的農夫到此墾荒種田,并且在此定居,他們便成了靖江人的始祖。
  宋代以后,靖江人口有了顯著增加。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進犯中原,岳飛率軍抵抗。在泰州,岳家軍同金兵打了一仗,因泰州無險可守,岳飛便率部隊退到泰興口岸,而后又退到了陰沙(即馬馱沙)。在這一過程中,有大批江淮難民與岳飛一同撤退,他們來到陰沙后,見這里土地肥沃,水草豐盛,便在這里安家落戶。據說現在靖江的朱、劉、陳、范幾個大姓人口,就是他們的后裔。
  明成化七年(1471年)起,靖江有了人口的記載。這年建縣,第二年立戶口冊,靖江共7898戶、36951人。但此后的100年間,人口增長緩慢。明隆慶六年(1572年),靖江9514戶、41755人,只比建縣時增加1525戶、4804人。又過了40年,即明萬歷四十一年(1612年),人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只有9627戶、33465人,比隆慶六年減少了7290人。人口減少的原因,一是水災,二是疫病。水災是靖江的主要自然災害,當時靖江水利條件差,防汛排澇的能力薄弱,每逢大水,人民深受其害。例如明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二十三日的一次大水,一下子淹死了幾萬人。還有明隆慶三年(1569年)六月初一日,“潮大漲,潮勢如海”,淹死了一萬多人。水災過后是瘟疫,疫病一來,“死者相藉”,“死者比戶”,有的整個村上的人全部死光。此外還有戰亂。例如明嘉靖年間的倭寇騷擾,靖江死的人也是很多的。
  清乾隆年間,靖江人口猛然增加到120214人,到清同治四年(1865年),又增加到244312人,100年間,人口增加了一倍。這有幾個原因:一是清代順治之后是“康乾盛世”,國力強盛,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人口的繁衍。二是在此期間,靖江沒有發生戰亂,人民得到休養生息。特別是清咸豐年間,太平軍進軍江南,戰爭中江南百姓不是大批死亡就是外逃,其中有很多人逃到了靖江。也就是說,太平天國戰爭期間,靖江人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三是明清時期,靖江沿江地區沙灘不斷延漲,可耕地擴大,外地農民紛紛來此墾殖。四皇靖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不少人到靖江經商定居。所以現在的靖江人中,祖先是安徽、浙江、崇明、常州、揚中、泰興、南京、邳縣的占一定比例。
  民國元年(1912年)至1949年,靖江人口又一次緩慢增長,間或還有所下降。1912年,靖江人口為334272人,1949年為371125人,三十六年中僅增加36853人。原因主要是戰爭連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口大量繁衍是不可能的。
  解放后,靖江人口迅速增加,至1970年,已增加到544852人。人口的大量增加,既是人民生活幸福的一種反映,同時也成了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70年代后,實行計劃生育,人口增長的比例比較科學了,1994年底,靖江人口為657192人。
    靖江國民經濟快速地發展。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4億元,同比增長14.2%;財政收入14億元,同口徑增長38.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7億元,同口徑增長49.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7億元,同比增長38.9%。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完成農業增加值8.1億元,同比增長5.1%。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種植業、養殖業逐步向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建成各類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7.8萬畝。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入推進,市場化水平提高,10家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新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4個。成功防治禽流感和水稻條紋葉枯病。農業生產再獲豐收,糧食安全得到保障。全年糧食總產29.9萬噸,同比增長16.2%;水稻單產603公斤,同比增長10.6%,躋身全省前列。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完成工業增加值53.5億元,同比增長17.9%。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256.9億元、銷售收入206.3億元、利稅18.4億元、利潤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8%、29%、21.9%和21.7%。工業主導地位增強,集中度提高,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達到45.9%,上升2個百分點;市30強企業四大指標分別占列統工業的57.3%、60.5%、62.7%和64.5%;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8家,年銷售過億元的企業達到28家;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占列統工業的21.1%。工業投入規模加大,實施1000萬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104項,技改財務發生數29.1億元,同比增長72.8%。工業用電量持續增加,同比增長26.6%。建筑業繼續拓展。完成建筑施工產值51億元、行業增加值1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3%和46%。服務業較快提升。完成服務業增加值46.8億元,同比增長11.6%;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億元,同比增長15.3%。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繼續擴張,上海城、百富紳等7個重點項目相繼投入運營;社區服務、中介咨詢等新興服務業持續發展;社會消費快步增長,汽車、房地產、信息服務等成為消費熱點。金融保險平穩運行,年末各項存款總額132.1億元、貸款總額6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6%和22.3%;各類保費收入3.6億元,同比增長17.5%。
  沿江開發取得突破。沿江開發格局優化,管理體制基本理順。確立了“一區四園”開發模式,明確了各園區產業與功能定位,建立了統一管理、分級操作及開發建設與社會事務相分離的運行機制。基礎設施投入加大,項目建設速度加快。積極上爭用地指標,努力滿足發展需求。沿江高等級公路一期工程路基全部建成,章春港路、興業路等園區區間道路建設加快;蘇源熱電、污水處理廠竣工投運;蘇源科技工業園1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開工建設;拆遷房屋11.8萬平方米,建成農民安置房13.1萬平方米。
  新增進區項目68個,總投資4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投資項目6個,中油華電、南洋船舶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巧麗針織、寶驪叉車、富士通電機等項目已投產達效;開發區財政收入突破億元大關,達1.9億元。服務機制得到完善,聯動開發深入推進。聯動園區基礎設施投入6億元,吸引外來投資29億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全市協議利用外資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9.8%和94%;新批1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2個,其中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7個;自營出口2.7億美元,同比增長35.2%,新增出口生產企業31家;完成外經營業額6400萬美元,同比增長32.4%。


    靖江市位于長江下游,北倚蘇北平原,南瀕長江,與張家港、江陰、武進等地隔江相望,轄12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66.47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靖城鎮
2004年底轄12個鎮。

靖城鎮   面積67.060平方千米,人口189268人。
新橋鎮   面積61.350平方千米,人口 58577人。
東興鎮   面積35.680平方千米,人口 34247人。
八圩鎮   面積35.120平方千米,人口 20997人。
斜橋鎮   面積43.980平方千米,人口 50873人。
西來鎮   面積64.450平方千米,人口 69509人。
季市鎮   面積41.630平方千米,人口 50061人。
孤山鎮   面積32.970平方千米,人口 27934人。
紅光鎮   面積40.570平方千米,人口 27601人。
生祠鎮   面積29.738平方千米,人口 22926人。
馬橋鎮   面積59.740平方千米,人口 45253人。
團結鎮   面積29.406平方千米,人口 25751人。

歷史沿革  
  靖江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縣,至今已有524年的歷史。
  東漢未年,這里還沒有陸地,只有一片滔滔的江水,江水中突現出一座獨峙的山,名叫孤山。后來由于江潮的沖刷,在孤山腳下漸漸隆起一塊塊沙洲。沙洲又連成片,成了陸地,對這片陸地,后來人們稱之為“馬馱沙”。為什么叫“馬馱沙”而不叫別的名稱?這個謎底,直到建縣后的五十三年,即明嘉靖三年(1524年)才被揭開。
  這一年,有個叫易干的靖江知縣到西沙視察,走到焦山港(今東興鎮),發現一塊斷碑,上面隱約可見幾句碑文,其中一句是:“此沙是吳大帝牧馬大沙……”吳大帝即吳國國君孫權,這說明三國時期,孫權的部隊曾在這里牧過馬。這一發現,解決了兩個大問題:第一,它證實了三國時期,這里已經有了一塊不小的陸地,而且開始有了人煙;第二,弄清了這塊土地為什么叫做“馬馱沙”。原來靖江方言中,“牧”和“白”、“大”和“馱”都是諧音,說訛了,就把。‘牧馬大沙”誤成了“白馬馱沙”,久而久之,便簡成“馬馱沙”了。由于有了“馬馱沙”這一名稱,其他與“馬”有關的別稱,也就先后出現,如馬洲、驥江、驥渚、牧城等等。其中馬洲和驥江,直到現在還作為靖江的別稱在使用。
  宋代,“馬馱沙”曾改名為“陰沙”,元代又復稱“馬馱沙”改稱“陰沙”,是因為它地處江陰之北的緣故。“馬馱沙”改為“靖江”,是在明成化七年建縣之時。此時馬馱沙隸屬江陰,由江陰知縣代管。但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馬馱沙的面貌已和過去大不一樣:它的地域擴大了,人口增加了,經濟也逐步地發展起來,這就需要有相應的行政機構來管理。更主要的是,這里地處江邊,經常受到海寇的騷擾。雖有江陰管轄,但兩地畢竟隔一長江,維護治安有諸多不便。鑒于以上原因,應天(南京)巡撫膝昭便上書朝廷,建議將馬馱沙從江陰劃出,單獨設縣。他提出的建縣理由是,這里“居長江下游,扼江海門戶,捍衛全吳,足稱重鎮”。其重要性雖然是從軍事上講的,但講得很確切,很充分,因而很快得到朝廷的批準。
  新建的縣叫什么名字呢?因為它具有“扼江海門戶”的作用,就叫做“靖江”。“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江”是因為它瀕臨長江,是一座江邊城邑。
靖江古稱馬馱沙,又名驥沙、驥江、驥渚、馬洲、牧城、陰沙。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年)前成陸,赤烏二年(239年)為吳主孫權牧馬大沙,屬吳國毗陵典農校尉(二級政區)延陵縣暨陽鄉。
  晉太康二年(281年),屬毗陵郡暨陽縣(今江陰市)。從南北朝至明初,馬馱沙一地兩附,南部牧馬小沙隸江陰,北部牧馬大沙先隸海陵,后隸泰興。明洪武二年(1369年)全隸江陰;成化七年(1471年),都御史滕昭巡按南畿,謂馬馱沙“地越大江,供賦稅,服徭役,凡有事于邑者,多冒風濤,以奉期約為非便,而民數視昔有加”,且“其地屬金陵下流,又抗江海門戶,捍全吳屹然重鎮”,而以“江海多警,扼其要沖;出產類江南,田賦稅畝之入重于揚州”等因素,故奏分江陰之馬馱沙。是年十一月,滕公奏本獲準,為祈盼馬馱沙從此河清海晏,安寧太平,成化帝同意設縣,賜名靖江。
  明清兩朝,靖江隸常州府。1913~1927年隸蘇常道。1928年隸江蘇省政府;1933年隸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區署設于泰州),1934~1938年隸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區署設于南通)。1937年12月8日,日軍占領靖江。1938年2月~1945年8月,靖江縣偽政權隸偽省政府。1940年8月,建立靖江縣抗日民主政府;11月,隸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194 1年4月,縣抗日民主政府隸蘇中三專區。1945年12月,隸蘇皖邊區一專區。1946年1月,國民黨縣政府隸省第四行政督察區。1947年8月~1949年5月,蘇皖邊區一專區將泰興縣之廣陵、曲霞、蔣華3個區與靖江合并建靖泰縣。
  1949年1月28日,靖江解放。同年5月,撤銷靖泰縣,恢復靖江縣原建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隸泰州、揚州兩專署。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由揚州市代管。1993年7月14日,靖江撤縣建市。1996年7月19日,地級泰州市設立,由泰州市代管迄今。

民俗風情
     弦八彈 靖江民間為婚慶渲染氣氛的小型絲竹樂隊,常用樂曲有《八段景》、《誦腔》、《浪淘沙》、《梅花三弄》等。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群眾的需要,現今弦八彈在保留傳統曲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流行歌曲的演奏。

    講經 元末明初傳入靖江,經過民間藝人長期口頭加工,至清末達到定型階段。由于講經具有可貴的原始性、獨特的地方性和鮮明的藝術性,深受海內外專家的重視。他們稱靖江講經為“中國民間藝術的活化石”。

    腰鼓 興于解放初的群眾文藝活動,后因曲藝和戲劇的普及,腰鼓活動逐漸沉寂。改革開放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尤其是中老年人將其作為娛樂健身活動。如今靖江的腰鼓隊遍及各個社區,不僅陣容強大,而且演技高超,成為群眾文化藝術的一大亮點。

    孤山泥狗子 靖江傳統民間工藝品,已有數百年歷史。該工藝品由孤山風化的巖粉燒制而成,中空,首腹部有孔,可吹出蛐蛐之聲,是兒童喜愛的玩具。除了制成泥狗,還可制成雞、豬、老虎等動物形狀。

    孤山廟會 靖江歷史上曾是多廟之縣,凡是大廟均有廟會。孤山寺歷史悠久,名聞遐邇,每年三月初三的廟會更是規模宏大。是日,廟里的僧侶舉行佛事,善男信女朝山進香,而山下則有數以萬計的群眾從事各種貿易活動,其場面十分壯觀。

    小獅子舞 極富靖江特色的民間舞蹈。其特點是舞獅人模擬小獅子的各種姿態,一邊騰挪撲逗,一邊變換隊形,將小獅子威武、健壯、憨厚、活潑的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該舞蹈曾多次在省內比賽中獲獎。圖為排練現場。

    蕩湖船 普及全國的民間舞蹈,但靖江的蕩湖船自有特色。外地蕩湖船為“船娘”、“艄公”2人配檔,而靖江蕩湖船多為“艄公”、“船婆”、“撐兄”、“船娘”4人配檔,并有樂隊、伴唱隊伴唱。

    打蓮湘 新世紀靖江再度興起的民間舞蹈。舞蹈者一邊敲擊蓮湘,一邊表演各種舞蹈動作,在清脆而有節奏的響聲中不斷變換隊形。舞蹈者可以自舞自唱,也可由合唱隊伴唱。

    秧歌舞 靖江秧歌舞興于解放初,后被更具表演性的民族舞和現代舞所取代。20世紀末,在全民健身運動的熱潮中,群眾性的秧歌舞再度興起。現今的秧歌舞既有傳統特色,又融入了民族舞和現代舞的表演技巧,令人耳目—新。

    龍燈舞 靖江的龍燈舞富有特色,龍頭、龍尾、龍珠制作都很講究。表演時,隨著鑼鼓的伴奏,舞龍者耍出“二龍戲珠”、“金龍盤柱”、“疊羅漢”、“撬荷花”等各種招式,將龍的動態和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屋脊藝術 靖江房屋建筑的一大特色。匠人運用“堆灰”和“瓦花”工藝,在屋脊上制成“喜鵲登梅”、“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麒麟送子”等各種圖案,使屋脊富麗堂皇、美不勝收。靖江的屋脊藝術早為民俗學家所重視,有些專家學者還對此作了專門研究,并有文章在報刊發表。

      唱鳳凰 流行于靖江農村的民間藝術。其道具是一只紙扎的造型優美、色彩斑斕的鳳凰。鳳凰是傳說中的吉祥之烏,所以唱鳳凰的藝人,大都在春節期間去各村各戶演唱,以表示對主家的良好祝愿。唱詞有的是先編后唱,也有的是現編現唱,并用鑼鼓伴奏,渲染節日的喜慶氣氛。


基礎設施  

    靖江城市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2004年,規劃體系逐步健全。成立了市規劃管理委員會,設置了市規劃局;高起點編制城市概念規劃、園區分區規劃、9號地塊詳規等9項規劃;新城區概念規劃面向國際招標,中標方案已修編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提速。重點項目快步推進,9號地塊全面動拆,漁婆南路拆遷安置工程啟動。城市交通體系逐步形成,江安路、驥陽路等7條“丁字路”、“斷頭路”改造竣工,開發區“8路4橋”建成使用,天妃宮橋拓寬改造已完成基礎工程澆筑;新汽車站如期竣工,新長鐵路靖江站開通運行。電力、通信設施建設加快,虹橋、八圩等7個輸變電工程順利實施,新增電話用戶4.3萬戶。城市水環境得到改善,疏浚駁砌真武河、城區橫港西段等12條城區河道,新建提排站3座;建設污水收集系統,鋪設污水管網5300米。實施橫港中段、人民中路等一批綠化景點項目,新增城市綠地5.5萬平方米。城市管理得到加強。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抓手,著力整治城市秩序、環境衛生,市容市貌明顯改觀。落實環衛長效管理,健全“分級負責、劃塊包干”的管理機制,新建一批環衛設施;集中治理交通違章,完善交通、地名標識;加大市場整合力度,商店、攤點經營行為逐步規范;拆除違章建筑114起,面積2.1萬平方米。強化城區煙塵、噪音控制和水體污染治理,環境保護得到加強。城市經營邁出新步。與江陰陽光集團達成協議,聯合開發建設濱江新城區;嚴格城市土地使用權公開競價出讓,出讓土地22宗、224.9畝,成交價1.4億元;市行政中心順利搬遷過渡,促進了原地塊連片開發。小城鎮建設加快,集鎮建設投入8.2億元,新增道路38.8萬平方米、商品房18.9萬平方米。
靖江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是長江之畔的一科璀璨的明珠.


靖江美食


    1.靖江肉脯。當之無愧,第一名。實在太有名了,不想多說。有好幾種牌子,最好吃、最貴的當數“雙魚”,是靖江人的保留項目,第一品牌,有單盒裝和禮盒裝兩種。傳說蘇州、上海人也只認“雙魚”。由于技術外泄,導致現在市場上的肉脯種類很多。吃白粥的時候,加以碎的肉脯佐餐,實在逍遙至極。

    2.長江三鮮:刀魚、鰣魚、河魚。刀魚也太有名了,而且價格不斐,不說也罷。鰣魚已經絕種,也不提。河魚,現在市面上的幾乎都是養殖的,毒性小,肉質尚可。河魚劇毒,吃的時候要廚師當面先嘗,沒事后才能動筷,但當年吃野生的時候,還是有人中毒,該魚毒是神經麻痹,效果快,死亡率高。內臟血液和卵巢一般深埋的說。但由于味道鮮美,便有“拼死食河豚”一說。總之,“長江三鮮”已名存實亡。
    3.蟹黃湯包:太太太太太有名了。用靖江當地的說法:出了靖江,所有的湯包都是對湯包的褻瀆。在南京中山路,中山大廈旁本來有一家,但不知什么原因,拆了。偶曾經有幸見過湯包的做法:皮要上等。蟹黃、蟹肉+肉湯煮成瓊脂狀,冷卻后用皮裹住,要不留縫隙,否則在蒸的時候會露餡。吃湯包有句口決: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后吸湯。加以醋和姜絲,上乘美味,今年過年的時候我還吃了哦,順便說一下,最有名的是鴻運飯店的湯包。傳說乾隆當年吃的時候把湯包當作包子吃,結果被滾燙的湯汁燙傷了龍嘴,但還是流連忘返。

    4.秈子粥。比以上的要普及。。在這種季節,小的時候,坐著小板凳在院子里乘涼喝粥,加一個冒油的咸鴨蛋,無比愜意。ps:秈子粥不加堿的是白色,只有加堿的才會紅。堿較多了會澀,而且很紅,不好看。靖江有句土話:“秈子粥灌灌,養的像罐罐”。

    5.老汁雞。又一平民食品。老汁的秘方是特配的,偶不懂的說。靖江季市鎮的最有名。

    6.季市大爐餅 季市的大爐餅遠近聞名,現在只有在季市街上的郵政局門口的老楊大爐餅最好最香最好吃。

    7.酵(靖江話讀gao)燒餅。偶很喜歡。大如臉盆,飛碟狀,褐色,有芝麻,有嚼頭。

    8.馬橋餛飩。餛飩餡很講究,以豬肉青菜、韭菜和菠菜餡為主,基本每個餛飩里都有一只淡水蝦,可不是蝦米哦,味道鮮美,餛飩皮很薄,加蔥、鹽、味精、少許醬油和胡椒粉做湯,最好有豬板油,極品。因最早出自馬橋鎮,而得名馬橋餛飩,現已風靡靖江,走向全省。

    9.紅燒蹄膀。各地有各地的燒法。偶們家講究文火燉,甜而不膩,又一極品。

    10.手搟面。又是一個有嚼頭食品。對于不愛吃面的偶來說,此面面子夠大。據說魚婆橋附 近有家面店口碑很好。

     11.團。通俗講,就是糯米粉包餡,雞蛋那么大,煮法同餛飩,逢年過節必備。有芝麻餡, 肉餡、豆沙、還有菜的,比之寧波湯圓一個字:香。

     12.蟛蟣。也就是腿毛多,個體小的螃蟹。一般不食的說。河邊、江邊俯拾皆是,偶們小時 候拿蟛蟣的螯拿來炸,燒法同龍蝦,肉嫩賽螃蟹,難得的美食,也只有童年有吧。

    13.竹筍。靖江曾經是竹器之鄉,竹筍嫩的時候,用腳一踹就倒,回來燉咸肉。本地靠江,水產很多,鮰魚、鱸魚,各地都有。 不吃餃子,沒見過米線什么的。 早餐以粥、豆漿、豆花、油條(現炸的,要脆)、蒸飯、煎餅、包子(靖江管包子叫饅頭 )、燒餅、實心饅頭(就是不加餡的饅頭)中餐主食一般是飯。 晚餐多種,不贅述。 清淡,色香味俱全,不甜,不膩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處理后發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容”發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
項目合作及建議請留言:請理性留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姓名: 手機: QQ號: 微信: 郵箱:
驗證碼 點此換一張
  • 上一篇: 沒有了
  • 下一篇:
  • 關于我們 招商培訓 代理招商 代理投資 代理融資 代理政策 戰略伙伴 服務外包
    廣告報價 匯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費發布 網群建設 誠聘英才 網站導航 設為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