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力市場情況回顧
愛爾蘭在八十年代后期與至九十年代初期,經濟不景氣,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失業率平均在15%左右。1988年總就業人數為111萬, 失業人數為21.7萬,失業率在16.3%;1993年,總就業人數為118萬,失業人數為22萬,失業率為15.7%。
九十年代以來愛爾蘭經濟高速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失業人數大幅減少,失業率不斷下降。1993年到2001年,總就業人數增加53萬多的同時,失業人數減至6.5萬人。2001年2季度愛失業率為3.7%,達歷史最低水平,當時就業總人數為171.6萬,失業人數為6.5萬。九十年代初以來,尤其是1998至2001年間,勞動力市場需求增大,供應緊張。愛政府采取引進海外人員、鼓勵婦女就業等措施緩解勞動力市場緊張狀況。
2000年以來,尤其是2001年911事件后,全球經濟下滑嚴重,對愛經濟沖擊很大。公司裁員重組增多,失業率呈緩慢上升趨勢。據愛爾蘭中央統計局最新數據,2002年四季度愛總就業人數為177.07萬人,失業人數為8.41萬人,失業率為4.5%。
二、愛政府鼓勵就業政策
愛公共部門(公務員、司法、教育、醫療、軍隊等財政開支部門)就業人數約占總就業人的20%左右,且數量較為穩定。主要勞動力是在私人部門就業。政府鼓勵就業的措施核心是創造良好友善的社會環境,努力發展經濟。大的方面政策主要有:
(一)減少勞資糾紛,保持穩定的社會局面
從1987年起,社會主要各方訂立社會合作伙伴關系協議。由政府與雇主協會、雇員工會等社會主要參與力量達成多方協議,規定社會總體工資調整幅度、稅收政策、社會福利等大的原則方案。這一持續的社會合作伙伴關系,有效地減少了勞工糾紛、增強了社會凝聚力與整體競爭力,為經濟健康發展創造了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2003年3月份,愛達成第六個社會合作伙伴關系協議。在當前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愛經濟持續低迷情況下,這一協議的達成執行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它必將為增強愛整體經濟競爭力、促使經濟盡早復蘇發揮重大作用。
(二)大力引進外資,努力發展經濟
愛政府設立專門的吸引外資機構――工業發展署(Industrial Development Agency,簡稱IDA),同時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努力為愛引進從事高附加值產品制造業與國際服務業跨國公司,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以外資為龍頭,形成一系列本土配套企業。由于外資的這一輻射效應,從而增加大量人員就業。這一點是愛解決就業問題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方法。
(三)建設良好的教育科研與培訓體系
源源不斷的技術人才,是愛經濟得以保持繁榮的基礎條件之一。愛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大力發展大學教育。近十年來,大學以上教育的畢業生增加了80%,科技專業學生增長一倍以上。多年來,愛成功地培育了企業與科研教育業的良好合作機制,科技成果能夠迅速實現工業化。許多高科技企業就是從校園孵化器中誕生并不斷成長壯大的。愛科技專業畢業生整體綜合素質較高,能夠較為迅速地適應不同行業的要求,擇業較為容易。
(四)根據不同情況,控制外來移民
在勞動力緊缺時,愛放松對來愛技術人員的條件與標準,引進海外人員。在國內經濟不景氣時,加強對外來人員控制,甚至暫停來愛人員工作簽證。外來人員控制成為愛勞動力市場的調解閥,適時根據變化的就業形勢調整。
駐愛使館經商處
2003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