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田 英
內容提要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和戰略目標。當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破壞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這是幾十年前發達國家作為世界工廠時也曾經經歷過的。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借鑒國外環保產業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它是一項全民參與、政府和企業協力推進的造福子孫萬代的系統工程。希望借助瑞典環保產業的成功范例,給發展中的國家環保產業以借鑒和參考。
瑞典的可持續發展環保產業
瑞典作為國際社會環境友好型國家的佼佼者,自然和諧,社會和諧,充分向世人展示著其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魅力,這是大自然給予瑞典人民珍視自然、崇尚環保的回報,同樣,它也成就了造福瑞典人民的、享有良好聲譽的瑞典的可持續發展環保產業。
一、 瑞典的環保可持續發展戰略
瑞典是開展環境保護最早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引入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國家。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戰略是瑞典環保產業發展的基石。
環境政策的提法最早起源于瑞典,從最初的對自然資源保護、氣候變化、對危險化學品的關注,逐步發展到將社會各界的努力整合到福利社會的概念。瑞典政府明確指出:關注兒童的生存環境和健康是環保的主旨,其最終目標是傳給下一代一個主要環境問題都解決了的社會。為此,瑞典議會于1999年4月,首次頒布了《瑞典環境目標》( Environment Quality Objective),即國際社會首部國家環境目標體系,主要基于5項原則:促進人類健康、保持生物多樣化、保護文化遺產、保持生態系統長遠的生產能力、有利于自然資源的管理。它含蓋16個方面(2005年修訂為15個),諸如:空氣、水資源、核輻射、湖泊、海岸、濕地、建筑、動植物、森林等等,從而將環保的目標量化并落到了實處。2002年,瑞典政府還專門組建了環境目標委員會,推動和跟蹤環境目標的實施。同年3月,瑞典政府正式出臺了第一部《瑞典可持續發展策略》(Swedish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確立了可持續發展是第一國策的地位。2005年,為有效抑制全球氣候變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瑞典政府又率先提出無油國(OIL FREE)的概念,即在2020年擺脫對石油燃料的依存,發展綠色能源的宏偉戰略目標 ,首次將綠色能源的開發利用提到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
瑞典的環境立法對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保障和促進作用。瑞典的環境立法始于二十世紀70年代初,而由議會正式通過的第一部完整的《瑞典環境法》(The Swedish Environmental Cod)則生效于1999年1月1日,它取代了原有的15個法令,由33章,500多節組成,再加上與之相關的配套的法令、法規,整個環境法體系涉及的規定多達上千條,適用于所有與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相關聯的個人行為和企業商業活動。該法最顯著的特點是:從實際出發,體系完備,可操作性強。比如環境法第九章中涉及的破壞環境行為、公共衛生保護的條款,就有與之相配套的《關于破壞環境行為和公共衛生保護法令》來對各種各樣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具體界定。同時,為快速有效地處罰環境破壞罪,還引入了經濟處罰條例,授權五個地區環境法庭與國家環境法庭依法處理日常環境違法案件和征收罰款或經濟補償事務。該法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更加注重目標管理,正如其在第一章中就明確的那樣:制定環境法的目的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確保當代人和后代子孫有一個健康的環境。而可持續發展的標準就是國家制定的15項環境目標。為此,它引入了多項監管和許可制度,使其對違反環境法的行為起到一定的警示、防犯作用。
利用經濟手段(Economic Instruments for the Environment)推進環境可持續發展是瑞典政府的戰略舉措。從70年代征收環境稅費開始,它比任何國家都更多地運用稅收、稅收減免和補貼等經濟手段。瑞典年度環保稅收高達730億克朗,其中來自能源和交通的二氧化碳(燃油)稅和能源(電力)稅收占比高達95%-98%。據統計,瑞典的環保相關稅費有70多種,家庭要為垃圾買單,企業要因廢氣排放繳費,使用不同的汽車燃料需繳納不同稅費等等。為鼓勵購買清潔燃料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瑞典政府還推出綠色汽車獎勵計劃,從2007年4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凡購買一輛環保汽車,政府獎勵1萬克朗。目前,瑞典的所以加油站都配備有混合燃料(汽油、乙醇)。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以盡可能低的成本,達到既定的環境目標。正是這樣的以環境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的稅收導向,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納入環保的軌道,促進了環保技術的開發,優化了生產流程和消費方式,引領了環保產業的誕生。
瑞典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產業發展還得益于國家的制度建設和政府職能的不斷完善。早在1967年,瑞典政府就組建了環保署(The Swed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成為世界同類組織中的第一個。幾十年來,為瑞典環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及其制度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現在的環保署,由來自自然科學、工程、法律、經濟和社會科學領域的550名專家組成,他們負責環保的政策協調、環境立法和執行、經濟舉措的制定和修改。環境質量監測、跟蹤及其評估、信息交流、科技研發、投融資、土地和水資源保護、野生動物和狩獵管理。他們還負責協調、指導省市一級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并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環保署還下設諸如環境技術研究、垃圾管理、環境質量目標、投資支持、生物科學等各類協會。2005年,瑞典內閣改組,成立了可持續發展部,統領環保、能源和住房政策。 2006年9月,政府換屆,成立環境部,繼續履行國家環保可持續發展國策。
二、 瑞典環保產業、技術及其出口
七十年代初期,瑞典從開始的以減少工業污染為出發的水和污水處理技術、垃圾管理與可再生技術、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發展到今天的關注日常生活中化學、重金屬等產品中的有害物質造成的污染、關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乃至針對各種環保問題的系統解決方案、面向客戶的解決方案和交鑰匙工程,其產品和服務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目前,環保產業已占瑞典產業收入可觀的市場份額,據瑞典統計署估計,其年產值達到2400億克朗,就業9萬人次,作為瑞典工業行業老大的汽車工業,其年銷售額不過是2170億克朗。垃圾處理和再生循環利用系統占整個環保產業的41%,是環保產業發展最大的領域。
瑞典環保技術的發展逐步從跨行業合作發展形成了今天的環保產業鏈,涌現出大批成功的環保企業。其中,中、小企業的發展和跨國經營對環保技術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據調查,不足十人的小企業占該行業公司的一半,不足50人的公司占77%,中型企業占15%,大公司占8%。雖然這些公司規模小,但它們有著平均19年的環保技術和項目出口經歷。其中40%的公司主要從事水和水處理技術,36%的公司從事垃圾管理和再循環利用,24%的從事大氣質量處理。它們較新近成立的能源公司擁有更多的市場經驗,且多數公司還囊括了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開發。那些多年從事環保產品出口和服務的公司,在瑞典國內市場取得了成功發展的機會,其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很強。
瑞典環保產業出口增長強勁,約占環保產業總產值的38%,并以年平均8%的速度增長。2004年增長達15%,含可再生能源出口,總值達250億克朗。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歐盟和波羅地海國家是瑞典環保產業出口的主要市場,占比過半,但有減少的趨勢。歐盟的十個新成員國是潛在的市場,有著上千億歐元的項目空間。向北美地區出口近年來也取得明顯增長。連新上任的美國駐瑞典大使也在忙著到處參觀訪問,尋求與瑞典環保產業合作的可能。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已成為瑞典環保產業出口的巨大市場。越來越多的瑞典企業家開始將目光瞄準中國市場,其中不少有識之士在評論中國的環保產業和市場時明確指出:發達國家把有污染危害的工廠搬到中國國家,生產他們需要的產品,然后再去指責中國制造了污染,這是不對的。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正在并將著力解決環境問題,瑞典應該利用在環保技術方面的優勢,抓住機遇,推進與中國的合作。還有相當一部分業內人士指出:瑞典必須調整對華出口的思維方式和技術理念,比如瑞典的環保思維大多是上世紀70年代的,其環保技術大多集中在當時人們關注的凈化技術上,而目前大量消耗自然資源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問題所在,解決那里的環保問題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另外,為確保技術優勢,將過時的或即將淘汰的技術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從環保角度是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應是為中國環保提供長期的技術支持。瑞中環保產業合作目前應集中在三個領域: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推動風力發電及生物燃料;幫助中國提高能源效率,改變資源浪費的局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廣視頻系統,減少會議及人員流動進而減少車輛運輸及尾氣排放量。
涉及到瑞典環保公司的出口模式,其通常的做法主要是在當地尋找合適的代理商和合作伙伴,或設立代表處。目前制約出口增長的瓶頸是缺少風險基金,缺少高水準的技術工人。為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出口,瑞典政府于2005年成立了環保技術委員會,并由瑞典貿易委員會和瑞典環保技術委員會聯合開通了瑞典官方環保技術網站(www.swedentech.com),向環保企業提供有效的幫助,協調環保技術從研發到市場的運作。近700家環保產業公司在網上發布和共享技術信息及研究成果,加強相關企業合作。同時,該網也幫助推銷瑞典的環保公司及其產品,為增進出口創造商機。該網站的企業可按如下20個技術門類檢索:空氣污染控制、生物燃料、生物能源、海岸管理、社區制冷、社區取暖、高效能源、環境咨詢、環境培訓和信息、水利發電、噪音控制、土壤修復、太陽能技術、可持續建筑、系統工程和工程監理、交通運輸、垃圾管理和再循環、垃圾和污水處理、潮汐發電、風能技術。目前,瑞典環保企業的發展勢頭良好。百分之九十的公司前景看好。
當前,我國環境污染、自然資源破壞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這是幾十年前發達國家作為世界工廠時也曾經經歷過的。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借鑒國外環保領域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它是一項全民參與、政府和企業協力推進的造福子孫萬代的系統工程。希望借助瑞典環保產業的成功范例,給正在發展中的國家環保產業以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