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筆:夏炳軍、梁昊飛、臧金軍
內容提要
本文簡要介紹了美國次貸危機的成因及對歐美經濟的影響,分析了次貸危機通過股市、匯市和商品市場對瑞典經濟的影響,為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不利影響,建議我國應積極發(fā)展同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分散風險;適當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擴大內需,消化過剩商品;并嚴格控制銀行對房地產行業(yè)貸款,并抓住機遇,加快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調整利用外資結構,促進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
美國次貸危機對瑞典經濟的影響及思考
據美國商務部1月15日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美國商品零售額去年12月下降了0.4%,為過去6個月來的最大降幅,打擊了很多投資者的信心。1月16號開始,美國股市大跌,引發(fā)全球股市集體跳水。21日美國股市加拿大股市S&P/TSX綜合指數下跌4.8%;歐洲三大股指跌幅全部超過5%;日本日經225指數下跌3.9%,跌至兩年多來的最低點;香港恒生指數下跌5.5%。美國次貸危機波及的廣度和深度呈擴大的趨勢。
一、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
美國次貸危機,是指美國房地產市場上的次級抵押/按揭貸款資金鏈斷裂引發(fā)的金融危機。所謂‘次貸’或‘次按’是‘次優(yōu)級抵押/按揭貸款’的簡稱,指房地產信貸公司降低貸款門檻,貸給信用記錄較差甚至根本沒有信用記錄的客戶的貸款。通常一般銀行不愿貸款給這樣的客戶,但次級房貸公司為索取較高的利息而將資金貸給次級信用客戶,房貸公司再把這些貸款 證券化,以抵押債券的形式出售給美國乃至歐洲和亞洲的銀行或基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說,美國次貸危機是由于布什政府在格林斯潘的支持下推行低利率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的持續(xù)繁榮,導致美國人對自己不斷增長的債務負擔一直不以為然造成的。約瑟夫的評價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國政府經濟決策對宏觀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深刻影響。另一方面,美國投資者、貸款公司、銀行、基金等各種金融機構的過度競爭和盲目樂觀是催生房地產和次貸泡沫的禍根,一旦政策環(huán)境或市場條件發(fā)生變化,比如加息或房地產降價,次貸資金鏈必然斷裂,金融泡沫必然破滅,危機必然到來。
筆者整理了美國次貸危機產生和發(fā)展的流程圖,如下(在‘美國次貸危機圖’文件)。
二、美國次貸危機給歐洲帶來的影響
2007年次貸風暴使美國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遭受超乎預期的打擊,美國房價跌幅達到1970年代以來最深,金融機構難以估計其損失,花旗銀行、美林證券等金融巨擎損失慘重,抵押貸款和衍生證券市場陷入凋敝,股市連續(xù)下跌,信用卡、租賃等金融業(yè)務萎靡,長期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消費需求萎縮。雖然美國政府采取了許多救市手段,但依舊無法挽回經濟衰退趨勢。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和機構表示,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經濟衰退嚴重性會甚于2001年恐怖危機那次,可能與二次大戰(zhàn)后五次最慘烈的金融危機相提并論。
在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今天,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蝴蝶效應”不僅有蔓延至其他非金融行業(yè)的趨勢,而且已經影響到世界其他國家。次貸危機迫使各銀行信貸緊縮,進一步導致美國和歐洲的房價繼續(xù)下跌,并形成惡性的連鎖反應。以歐洲為例,法國巴黎銀行、英國北巖石銀行、德國德意志銀行、瑞士瑞銀集團等老牌金融機構都在美國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歐洲各大股市更是因此全線下跌。由于歐洲的銀行體系是相互交叉控股的,所以資金虧損和危機的傳導效應更加明顯,這也是2007年歐洲央行向銀行體系注資的規(guī)模要遠比美國更大的原因。2008年1月份德意志銀行預計,全球銀行業(yè)在次貸危機中的損失可能高達4000億美元,這遠高于去年8月時僅有數百億美元損失的預期。世界主要會計師事務所――安永2008年1月17日發(fā)布的一項調查顯示,2007年共有44家企業(yè)在德國證券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這比去年減少了25家。報告稱,這主要是受到席卷全球的次貸危機影響,公司股票上市環(huán)境明顯變差,尤其是在2007年第四季度更為明顯。
除了金融機構在投資美國次貸金融衍生產品中出現(xiàn)巨虧外,某些歐洲地區(qū)的非金融組織也深陷泥淖。芬蘭的一個小縣城政府曾經在投資銀行的指引下,購買了大量的美國次級證券,如今血本無歸,已經瀕臨破產邊緣。不僅是芬蘭,德國不少小鎮(zhèn)的政府也在央行的指導下,購買了大量的美國次級債券,這將為未來歐洲的發(fā)展投下陰影。
不僅金融環(huán)境惡化,全球貿易環(huán)境也因此調整。由于次貸危機引發(fā)美聯(lián)儲兩次降息,美元疲軟態(tài)勢加劇,歐洲和其他國家對美貿易壓力將進一步加大。而且,美國國內消費需求降低,也將給歐洲貨物出口帶來沖擊。同時,另一只利刃也在悄悄刺向歐洲經濟——通貨膨脹。在原油、貴金屬及農產品價格持續(xù)瘋漲的帶動下,歐洲各國都愈加感受到了通脹壓力,許多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都超出預期水平,而且呈現(xiàn)繼續(xù)上漲態(tài)勢。歐洲央行和許多國家的政府在次貸風暴和通脹風險的夾擊中陷入兩難境地。
三、次貸危機對瑞典經濟的影響
瑞典作為一個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其生產、消費、融資無不與與全球市場息息相關。美國次貸危機也不可避免地通過股市、匯市、利率市場和消費品市場向瑞典傳播,對瑞典經濟施加影響。
1、股市大幅下跌。
近兩年瑞典OMX股市指數和Nasdaq Composite 走勢對比
從OMX指數和Nasdaqz Composite近兩年變化趨勢來看,二者走勢表現(xiàn)出極強的相關性。由于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全球各交易所的股票指數的聯(lián)動越來越明顯,也成為不同經濟體景氣傳導的重要渠道。美國次貸危機對股市造成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傳遞到了瑞典的股市。去年7月,斯德哥爾摩股市創(chuàng)歷史高點后,開始持續(xù)下跌。2008年開局不利,自年初以來,瑞典股市持續(xù)下跌,跌幅曾一度超過10%,創(chuàng)1987年以來最大的跌幅。到今年1月23日,股票指數已經從去年最高點下跌25%,超過110點。愛立信公司股價從去年每股30克朗左右跌倒目前14多克朗;沃爾沃公司股價從去年7月每股150多克朗跌倒目前90克朗左右;SEB銀行股價從去年4、5月份每股250克朗左右下跌到目前140克朗左右。其他大公司股價未能幸免,都有不同程度下跌。有分析認為,瑞典股市目前面臨的困難比預想的還要嚴峻。
股市持續(xù)下跌使得瑞典持股人數大幅減少。北歐中央政權存托機構最近公布的數字顯示,截止2007年底,瑞典持有股票的人數不足4.6萬,為200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比2002年高峰的時候足足下降了14個百分點。
2、瑞典克朗對美元升值過快。
近四個月瑞典克朗對美元走勢圖
2007年1月-6月,美元兌克朗一直在7左右,六月以后瑞典克朗對美元就呈持續(xù)的升值勢頭,1月22日1美元兌換6.50克朗,較2007年年初升值7%以上。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消費品市場下滑以及美聯(lián)儲實行的低利率的刺激政策,給克朗帶來更大的升值壓力。克朗升值削弱了瑞典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也是導致瑞典向美國出口疲軟的原因之一。
3、出口增長放緩。由于克朗對美元持續(xù)堅挺,加之美國消費市場出現(xiàn)萎縮跡象,瑞典2007年的外貿發(fā)展狀況欠佳,與2006年出口的強勁勢頭相比,今年的貨物出口相對動力不足。根據瑞典統(tǒng)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瑞典出口額為11387億克朗,同比增長5%。大大低于去年12%的增長率。特別是對美國的出口持續(xù)下降。2007年1-11月份,瑞典對美國出口僅為805億克朗,比上年同期下降13%。外貿增長疲軟導致出口對GDP的貢獻率降至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在瑞典出口國的排名也由上年的第2位下降到第3位。今年的進口相對于總需求來說增長緩慢,進口額為10181億克朗,同比增長約9%。
瑞典央行行長近日發(fā)表文章,對仍在劇烈動蕩的國際金融市場表示擔憂。他表示,金融市場的動蕩對需求、生產和就業(yè)率的影響要超過他們當初預期的水平。再加上經濟疲軟、通貨膨脹壓力加大,使得未來的經濟增長更不穩(wěn)定,意味著僅僅靠調整利率來解決所有的經濟問題不現(xiàn)實的,需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fā)制訂金融政策。北歐最大銀行之一的Nordea銀行最新發(fā)布一份報告顯示,2007年瑞典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7%,這是四年來首次跌破3%。瑞典中央銀行、瑞典商業(yè)銀行、瑞典企業(yè)聯(lián)合會、瑞典零售商業(yè)研究所和瑞典職員工會等5家經濟機構近來一致預測瑞典2008年的經濟發(fā)展速度將有所放緩。其中,瑞典職員工會對瑞典2008年的經濟前景最為悲觀,認為2008年瑞典經濟增速只有1.5%;而瑞典央行和瑞典零售商業(yè)研究所較為樂觀,認為有望達到2.4%和2.6%。但普遍低于2007年的水平。
四、思考及建議
1月21日、22日我國滬深股市隨全球股市一起大幅下跌,表明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已經不能獨立于世界經濟之外,美國的次貸危機,必然影響中國的經濟。
由于中國目前資本項下不能自由兌換,因此中國的資本市場對外相對隔絕。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危機向消費品市場蔓延導致消費市場萎縮,然后導致進口市場萎縮的間接影響。這種影響,相比對瑞典的影響,應該小的多。總體而言,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利有弊,主要集中的對出口、匯率和對外投資等方面。思考和建議如下:
1、適當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如果人民幣升值過快,加之我國主要貿易伙伴(歐、美、日)受次貸危機影響消費市場萎縮,可能造成我出口較大幅度下降,影響以出口為依存的一大批生產企業(yè)和貿易企業(yè)。
2、積極促進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可考慮通過加快與發(fā)展中國家的自貿區(qū)談判,深化雙邊合作等方式,擴大我國對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分散風險。
3、加快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歐美股票市場大幅下跌,資本市場不景氣,成為我國企業(yè)進行購并的良機,我國企業(yè)可通過購買國外企業(yè)股權,獲得國外企業(yè)的經營主導權,加快國際化的步伐。
4、擴大內需,消化過剩的生產能力。通過消除國內區(qū)域流通壁壘,加大開發(fā)國內消費市場力度。加快推進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和養(yǎng)老制度,提高農民收入,釋放農村消費能力。
5、加快國內產業(yè)結構調整。次貸危機對歐美的影響大于對中國的影響,中國有可能再次成為境外資本的“避風港”,我宜抓住時機,加快調整利用外資的結構,促進我國的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優(yōu)化。
6、加強對銀行業(yè)的監(jiān)管,嚴格控制銀行對房地產企業(yè)的貸款。謹防中國樓市的快速下跌給金融系統(tǒng)帶來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