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耳他未來經濟發展戰略
1、馬耳他2007年經濟發展回顧
2007年上半年,馬耳他經濟增速由于國內需求,特別是個人消費增加,加速了經濟的增長。2007年馬耳他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達到了3.8%,個人消費增長達到了2.4%。通貨膨脹率(2007年3.31%)和所得稅稅率降低,就業與收入增加等幾個主要因素導致稅后收入(disposable income)增長,從而促進了個人消費。另外一個刺激個人消費的因素是馬耳他加入歐元區,令擁有馬鎊現金的民眾提前消費。馬2007年公共消費(public consumption)增長1%。國內需求對馬耳他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5%。
馬耳他2007年經濟發展主要指標
GDP實際增長(不變價格計算):3.8%;
個人消費增長:2.4%;
吸引外資:1.69億歐元(較2006年增長16%);
進出口額:55.58億歐元(較2006年下降1.1%);
出口:33.55億歐元(較2006年下降1.4%);
進口:22.03億歐元(較2006年下降0.7%);
貿易逆差:11.51億歐元(較2006年下降2.8%);
通貨膨脹率:3.31%;
失業率:7.5%;
政府預算赤字(占GDP比例):-1.9%;
其中收入(占GDP比例):41.5%;
支出(占GDP比例):43.4%。
2、馬耳他經濟發展的隱憂
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如果沒有為大眾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來賺取工資,那經濟發展就是失敗的。因此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于創造就業。馬耳他經濟面臨的長期挑戰包括:
?經濟發展單一,過分依賴進出口創造就業;
馬耳他經濟發展的特點是國內市場狹小,經濟環境開放,產業發展單一。這些特點都弱化了馬承受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2007年馬貨物及服務出口占馬GDP的73.9%,旅游和電子產品制造這兩個主要部門創造的產值就占GDP的三分之一強,占出口產值的一半,而其中電子產品的出口又主要是依靠唯一一家大型跨國企業生產。經濟發展基礎的單一性和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的敏感性是馬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生態環境脆弱;
脆弱的生態系統和高密度的人口居住環境,使得經濟活動對環境及社會造成的影響更為敏感。實施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必須是建立在提高國家的生產效率基礎之上,提高效率也就意味著更好地使用資源,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老齡化嚴重;
未來20年內,馬耳他老齡化現象加劇,現在每4個人負擔一個老人的贍養,20年后將是2個人贍養一個老人。這將給社會福利的資源分配和公共財政帶來巨大壓力。這就需要減少財政赤字,提高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加大對知識和創新能力的開發,提高公共管理部門的效能。
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在分析馬耳他營商環境時,就影響企業經營的因素按影響大小排列如下:政府低效率的官僚體制(24.1%)、稅率(12.7%)、基礎設施不足(11.4%)、限制性的用工措施(8.4%)、勞動者缺乏足夠職業道德(8.3%)、勞動力缺乏足夠教育(8.2%)、難以獲得金融支持(8.0%)、稅收政策(7.3%)、通貨膨脹(5.4%)、政策不穩定(2.3%)、腐敗(2.0%)、外匯監管(1.0%)、政局不穩(0.7%)、犯罪(0.2%)。
3、馬耳他未來經濟發展戰略
在過去的幾年中,馬耳他政府的經濟發展主要是圍繞改善和鞏固公共財政展開的,從而實現穩定的宏觀經濟增長,完成體制改革以提升經濟競爭力。馬耳他的經濟已經和歐盟經濟高度融合在一起,而歐元轉換則進一步加速了這一進程。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是:
?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創造就業,降低失業率;
?改善、強化公共財政狀況,確保稅收穩定增長;
?保持穩定、較低水平的通貨膨脹率。
政府在制訂相關政策時,注意“開源節流”。在“開源”方面,加大對教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節流”方面,更加注重控制公共開支的增長幅度,提高公共開支的使用效率。同時政府在2008年預算中宣布將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婦女和老人就業,以進一步擴大就業隊伍,拓展稅收來源。增強競爭力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產業就成為政府優先考慮的議題。同時,新政府還將進一步進行結構改革以改善生產力,主要內容包括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外來投資、改革勞動力市場、鼓勵研發創新等。具體措施包括:
?促進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方式
生產和消費是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對環境卻往往具有負面影響,從而限制未來的生產和消費。因此在進行生產和消費時應盡量減少、消除其對社會、環境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提高對資源管理、使用的技術。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會從中受益,一方面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方法有節約非再生能源;鼓勵使用再生能源;減少污染排放;保持收支平衡;為應對老齡化問題,在不影響現在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預留足夠的資金儲備。
?營造公平的貿易環境
可持續發展需要在經濟的高效率和社會的公平正義的背景下,在盡量減少經濟、社會和環境成本支出的情況下利用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力資源把投入轉化為產出。由于馬耳他經濟成長過度依賴貨物及服務進出口,客觀上就要求馬耳他必須強化國際競爭力,一方面尋求海外更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增強國內產能,從而能生產出與進口產品相抗衡的替代產品。利用市場為導向進行資源分配,在工資、稅收和生產之間實現平衡,創造公平的貿易環境,這樣才能提高出口競爭力,吸引外資。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以發展知識經濟為導向,大力推動科技研發能力。為了加強競爭力就必須創新,獲取在材料、生產工藝等方面的新信息和新技術。在宏觀經濟層面尋求機構變革,實現生態現代化,使經濟發展朝向服務與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化。馬新政府將繼續加大對教育、培訓、科研機構的投入,提高勞動力素質,實現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促進農、漁業
馬耳他農業人口老化,農產品質量低,土地稀缺導致成本增加。市場開放、農產品進口使得馬本地農產品的利潤一再減少,這些因素都導致有限的農地被撂荒,從而產生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一系列生態問題。但馬耳他農業不僅是馬經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馬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徑。馬耳他的捕魚業具有很強的時令,主要的經濟型魚類都是遷徙性的,它所產生的收入和就業也不多。但近年來馬耳他的水產養殖發展很快,大部分產品都供出口。近年來馬農、漁業對經濟成長和創造就業的貢獻率越來越低,馬新政府將出臺政策鼓勵這一產業的發展。
?推動制造業
馬制造業對GDP貢獻率超過23%,創造了可觀的收益、就業機會和外匯收入。出口導向型的產業現在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馬新政府在制造業方面致力于推動研究與開發,包括設立馬耳他科學技術委員會、商業孵化中心、技術風險基金等,同時提升制造業的設計水平,在價格、質量上能夠與國外對手競爭。象馬耳他這樣資源缺乏的國家,如果大規模的吸引外來投資者興建工廠未必是件好事。今天制造業所創造的產值只占產品最終售價的25%,生產環節創造的價值比重已經不再占主導地位。對馬耳他而言,可以把精力放在創造更多附加值的環節上,諸如研發、工程設計、金融和市場業務等。這也才是能夠發揮馬耳他所長的最重要領域。
?增強旅游業
旅游業是馬耳他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部門,近年來它對GDP成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20%,相關產業的發展也隨之興起。它對創造就業、賺取外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一屆政府的發展中旅游業的重要地位將進一步得到凸顯,馬政府總理岡奇兼任旅游部長。
?改善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但由于馬耳他地狹人稠,在興建基礎設施時就必須關注可能引發的環境問題。
?轉換經濟發展角色
馬政府努力將自己由一個單一國家轉化成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員,通過歐盟—地中海地區施加自己的影響。區域發展的成員就更強調經濟發展的一體化,資本、信息的自由流動,以及企業和消費者的往來更為頻密。作為具有地中海地域特性的歐盟成員國,馬耳他在處理歐盟與地中海的外交政策上就必須作到均衡發展,這樣才能使馬耳他的戰略地位和優勢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馬耳他擁有很多競爭優勢,語言、現代司法和行政管理體系、高素質的勞動力、高效的海、空聯系、臨近南歐和北非、阿拉伯市場等。就經濟層面而言,歐盟的成員國身份能夠給馬耳他提供一個更穩定的發展環境和更多的合作機會,但也意味著在歐洲大市場內將面臨更多的競爭和挑戰。這一特點也將左右馬耳他今后幾十年政治生態和經濟發展的走向。
三、馬耳他經濟發展前瞻
馬耳他2007年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是外部因素。這一趨勢在2008年可能出現逆轉,即國內因素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要大于國外。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風險增加。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將進一步顯現。其他可能對馬經濟造成沖擊的因素還包括油價繼續走高,農產品價格上漲對馬通貨膨脹造成壓力加大。2008年,馬耳他經濟增長有望達到2.8%,2009年小幅上漲為2.9%,2010年GDP增速可望達到3.2%。2008、2009兩年馬經濟的主要增長將主要由國內需求帶動,政府進一步降低所得稅稅率,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失業救濟投入,就業形勢進一步改善,通貨膨脹低等因素作用下,2008年個人消費將增長2.8%。2009年由于以上刺激因素效果逐漸遞減,個人消費將微幅下調增長2.7%。隨后幾年都將保持2.5%到2.6%的增幅。
公共支出2008和2009年增速都將維持在1%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將增長1.5%,比2007年的低水平有所回升。2007年固定資本形成總值較2006年減少了2.9%,主要原因是2006年建造新醫院而一次性投入,導致當年固定資本增長過快。2008年投資有望增長5.3%,主要是由私營部門投資帶動,特別是智能城(SMARTCITY)項目正式運營。2009到2010年私營部門投資持續增長,投資支出增幅將達到4.8%和3.7%。
2008年國內需求對GDP成長的貢獻將是2.5%,而2009年是2.2%。2007年馬耳他主要貿易伙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2.4%,2008年預估為2.0%,2009年為2.1%。同時馬主要貿易伙伴的消費價格調和指數(HICP)2007年是2.0%,2008和2009年將分別為2.1%和2.0%。2007年油價上升到70.6美元一桶,2008年油價將上升為78.8美元,2009年小幅下降到76.0美元。在2008到2010年間馬銀行利率有望保持平穩。
2007年馬耳他旅游業增長迅猛,半導體出口也延續2006年的增長幅度。盡管出口仍將持續增長,但由于電子產品出口價格上漲,增幅將減緩。由于制藥產業的進一步擴張,2008年貨物出口將增加0.7%,2009年增長1.2%。旅游業、信息產業和遠程博彩的發展也將使服務出口實現增長。
2007年馬耳他就業增長達到創紀錄的1.6%,2008到2010年增幅將放緩。GDP增速放緩將導致失業率小幅上升。但隨著經濟環境的改善,失業率仍能恢復到較低水平。通貨膨脹率隨外界油價及農產品價格上漲,2008年將達到2.5%,2009年2.3%,2010年為2.1%。
2007年經常賬戶赤字已經降低到占GDP的3.8%,隨著進口的進一步減少,出口貨物附加值的增加,2008和2009年經常賬戶赤字占GDP比例將分別為3.4%和2.6%。在2010年實現收支平衡的目標。
2007年馬就業增長1.4%,在2008年將上馬數個勞動密集型的公共建設項目,因此就業有望實現1.2%的增長。預期2009年創造就業的主要部門是服務業,失業率將逐步減少到6.5%。
盡管油價高企,消費價格調和指數仍然保持0.8%。但由于食品價格上漲,2008年通貨膨脹有可能達到2.5%,2009年達到2.2%。
馬耳他中長期主要經濟發展指標變化預估(%)
項 目 時 段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GDP增長 2.8 2.9 3.2 2.8 2.7
國內需求 2.2 1.9 2.2 2.1 2.1
消費 2.3 2.2 2.2 2.0 2.0
個人消費 2.2 2.4 2.5 2.6 2.5
公共消費 1.8 2.4 2.0 2.1 2.0
固定資產投資 1.9 0.6 2.6 2.6 2.8
貨物及服務出口 4.4 4.2 3.1 3.0 2.6
貨物及服務進口 3.6 3.3 2.6 2.5 2.2
通貨膨脹率 2.5 2.2 2.1 2.0 2.1
就業增長率 1.2 1.3 1.4 1.4 1.5
失業率 6.8 6.6 6.5 6.7 6.5
進出口貿易收支(億歐元) -10.79 -11.18 -11.50 -11.82 -12.28
出口 25.21 26.31 27.20 28.07 28.65
進口 -36.00 -37.50 -38.70 -39.89 -40.93
進出口服務收支(億歐元) 3.96 4.43 4.74 5.07 5.37
出口 16.36 17.31 18.12 19.02 19.92
進口 -12.40 -12.88 -13.38 -13.95 -14.55
注:本文所引數據來自馬耳他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歐盟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