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兩國在一般貿易方面互補性差,但在人力資源領域卻是例外,摩人力資源供給不足,而中國人力資源十分豐富。因此,如何利用兩國在人力資源領域的優勢互補、開展互利互惠的勞務合作值得探討。
一、勞動力有效供給不足嚴重影響摩發展經濟和吸引外資,已經越來越引起摩社會各界的重視。
近年來,摩經濟以年均6%-7%的速度發展,摩政府為發展經濟和消除貧困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給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但吸引外資的成效卻始終不盡人意。統計顯示,自獨立至今,摩吸引外資總額約11億美元,這在獨聯體國家中是相對較低的。吸引外資工作不力的原因固然方方面面,但摩本國勞動力有效供給不足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有效勞動力供應不足越來越成為阻礙摩經濟發展的瓶頸,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到每個就業者的生產增值率)逐年呈逐年下降趨勢。統計顯示,這一數字在2003、2004分別是15%和11%,而2005年下降為10%。最新一次人口普查顯示,摩人口總數為426.43萬人,截至2006年上半年,有勞動能力的人口數量(就業人口+失業人口)總數量為141.1萬人,同比下降3%,預計這一下降趨勢將一直持續下去。目前就業人口數量為132.1萬人,這一數字每年也以3%-4%的速度遞減。城市就業人口約為56.2萬,其中商業、賓館、餐飲業的就業人數約為14.1萬;其次是政府機關、教育、社會衛生保健行業-12.7萬;工業-10.7萬。農村就業人口約為75.9萬。就業總人口中約83.27萬人是正規就業(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及有法人地位的企業),48.8萬人是非正規就業(自然人企業或個體)。有勞動能力的未就業人口為9萬人,但這個數字只是正規統計顯示的失業人口數字,實際上失業人員遠高出這個數字。與此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失業人口的不斷增加,就業人口的贍養負擔也在不斷增加,統計顯示,目前摩每1000名就業者需要贍養1718名無勞動能力人口和失業者,2005年同期這一數字為1655人。
就業率的不斷下降,有效勞動力供給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已越來越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許多企業由于缺乏勞動力而開工不足,外資由于難以找到高素質員工而無法有效進入,經濟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所生產的大量農產品如葡萄、核桃等產品由于勞動力資源缺乏而不能及時得到收獲和加工,分析人士認為,如勞動力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將遲滯摩經濟發展。
二、人才流失嚴重、高素質勞動力不足現狀很難在短期內改變。
據摩官方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摩在國外工作的公民數量是30-60萬人,約占有勞動能力人口的20%,在國外工作的摩公民以男性為主,數量超過50%。非正規統計顯示在國外打工總人數為100萬人,吸收這些勞動力的國家主要是獨聯體的俄羅斯和烏克蘭,歐洲國家中的意大利、葡萄牙、德國、羅馬尼亞等國家。其中在俄羅斯工作的摩國公民人數最多。所從事的工作多為農產品種植、建筑、賓館、餐飲、司機及家庭服務等。打工者大部分為體力勞動者,年齡大多在20-50歲之間。但其中也不乏受過高等教育、具有現代高科技知識水準的白領打工者,他們中間有高級經濟師、工程師、金融專家、軟件開發設計者等,大多被國外大企業雇傭。在國外打工者的平均工資高出摩平均工資(約1700列伊/月,1美元約為13.20列伊))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工資待遇的巨大差異使他們近遠期沒有歸國工作計劃,同時也使新的打工移民趨之若鶩,數量不斷增加。
大量人才的流失和高素質勞動力的不足已引起摩有關方面的憂慮。2006年9月底由摩教育部和基希訥烏市職業介紹屬舉辦了一次人才招聘會,該次招聘會共計56個各種所有制企業提供了約1700個工作崗位,約3000人參加了招聘會,但最后同招工企業錄用的人數卻很有限。據舉辦單位有關負責人指出,大部分年輕人對工作崗位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大多希望進入能提供高工資和各種社會保險的企業或公司工作,而能提供這樣工作待遇的摩企業卻寥寥無幾。根據該次招聘會情況來看,經濟類和法律類專業人員在摩人才市場已飽和,而高素質勞動人才奇缺,如高級電焊工、縫紉工、建筑工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方面的高級專家,用人單位所能提供的工資待遇高達8000-10000列伊/月,遠高出目前摩平均月工資,但即使用人單位開出高薪條件,適合人選和愿意在摩工作的高素質技術工作者仍寥寥無幾。
摩每年有大量的年輕人出國打工,而與此同時,職業介紹部門卻有數千個工作崗位無人問津。人才流失問題正在困擾著這個東南歐小國。
三、中摩兩國開展人才交流和勞務合作前景廣闊,互利互惠合作將為雙邊經貿關系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迄今為止,摩政府為遏制人才和勞動力外流趨勢并未主動采取積極和有效的措施,事實上,可供政府選擇的辦法也并不多。人才流失和勞動力不足問題是很多獨聯體經濟轉軌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俄羅斯),并且它不單單是個經濟問題,而是涉及社會政治、人文環境和文化傳統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由于國家實際情況,摩也不可能采取大規模移民方式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唯有通過發展經濟、改善本國生存環境、增加就業等方式加以解決。中摩兩國在人力資源利用方面有很大的互補性,只是目前由于各種原因這種優勢互補潛力未被有效挖掘出來,可喜的是目前雙方在人才交流方面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如在兩國有關部門的促進下,利用我國政府對外援助基金自2006年來陸續資助了多名摩方人員赴華參加各種研討班和技能培訓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摩方對此非常重視積極配合,表現出了極大的合作熱情。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繼續開展政府援助項目下的技能人才培訓工作,并將這一工作逐漸引向更高和更深層次領域。
2、摩方在個別高技術領域如航空航天、船舶儀器制造、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地震預報、煤礦事故預警等領域都有很不錯的專業技術人員,這些高級技術人才都是我方需要的人才,我方可就未來引進這些領域的高級科研人員進行可行性研究和探討。
3、雙方應就開展一般性勞務合作進行研究。摩目前幾乎國民經濟各領域都缺乏專門高級技術人員和高素質勞動力,同時,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如紡織品的來料加工、農產品種植生產、建筑等都面臨勞動力不足問題,而我國在這些領域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開展上述領域的勞務互利互惠合作對雙方均有利。
4、摩爾多瓦的鄰國羅馬尼亞2007年將加入歐盟,屆時將有一大批企業在鄰國尋找發展機會,而摩可提供廉價勞動力,這也將為中摩雙方開展勞務合作提供難得契機。
總之,中摩雙方未來開展人才交流和勞務合作具有廣闊前景,但目前由于各種原因,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合作還未展開。摩地處中東歐同歐洲大陸連接的中間地段,來自歐盟的巨大壓力使摩對外來務工人員控制嚴格,一般不愿簽發勞務人員長期簽證,對合資企業外國員工數量控制嚴格,這些問題有待雙方政府在高層次逐步探討解決。中摩兩國近年來雙邊貿易發展迅速,但目前經貿合作水平不高,合作領域覆蓋面不夠廣泛,主要還是以一般貿易為主,缺乏大項目的支撐,因此導致雙邊貿易規模和態勢不夠穩定,探討開展兩國在人力資源利用和勞務領域的合作將促進雙邊經貿合作更寬和更廣闊的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