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公眾對“微笑局長”近一個月的關注收獲結果:陜西省紀委公布消息稱,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存在嚴重違紀問題,依據有關規定,撤銷楊達才陜西省第十二屆紀委委員、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職務。對調查中發現的楊達才的其他違紀線索,省紀委正在進一步調查。
“楊達才被撤職,是網絡持續反腐的成果,值得肯定。但如何將網絡反腐納入法治軌道,也考驗著官民雙方的智慧。”浙江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主任陳剩勇分析道,至少通過官員服飾反腐,不是長久之計。
從南京某區房產局原局長周久耕因“天價煙”落馬,到麻城市委書記被網民冠以“麻城表弟”稱號,直至楊達才被撤職。新聞事件中質疑官員服飾,漸成網民監督“反腐”的手段之一。
“過去的輿論監督主要依靠新聞媒體,而現在互聯網技術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參與平臺。網絡反腐的突出特點是‘全民性’、‘自發性’和‘及時性’。比如微博,更是監督官員的一個利器。”陳剩勇表示,在政府信息公開程度還遠遠不夠的情況下,通過公眾的廣泛參與,加大對官員的監督力度,意義重大。
但也有人擔憂:“網上對領導干部妝飾的窮追不舍,有娛樂化成分,甚至涉嫌網絡暴力,作為非常規反腐渠道,還容易誤傷好人。”
“網絡反腐是一把雙刃劍。”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告訴記者,目前我們的公民建設比較滯后,在整體公民素養還不高、法治意識不強的情況下,網絡反腐同樣存在“隱患”。
“比如,網絡反腐首選需要信息對稱,至少你要比較充分地知曉情況,你的判斷才是有效的。但目前網絡反腐大部分只能靠文字、照片、視頻等,從這些途徑‘揪’貪官,容易流于表面化。”毛昭暉說,此外,個人監督的力量比較薄弱,同時還可能帶有不良動機或情緒,“這讓網絡反腐往往‘真假相摻’,其客觀性及權威性會打折扣。”
陳剩勇還指出,普通網民沒有公安機關那樣的調查取證權,多數只能靠人肉搜索,或靠曝光官員的個人隱私、家庭成員照片來反腐,“這對官員隱私的尊重不夠,甚至觸犯法律。”
陳剩勇進一步指出,他擔心依靠“辨認”官員的服飾、香煙等反腐,難以為繼。
毛昭暉也認為,目前環境相對寬松,很多問題容易暴露,“但隨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后這種反腐方式的效用會下降。”
網絡反腐的不確定性也令一些網民擔憂。網民“生命太過潦草”稱:“反腐靠網民,只能是悲哀。”另有網民慨嘆:“微笑局長被撤只是一場偶然的勝利,還有多少‘表哥’、‘煙哥’、‘鞋哥’、‘酒哥’、‘鐲哥’安然無恙?”
“說到底,政府應該進一步推進信息公開。此外,政府官員也要積極地利用網絡平臺,主動回應質疑。對一些確有根據的質疑,紀委應及時介入調查,并及時、詳盡地公布調查結論。”陳剩勇表示,“另一方面,網民也要規范自己的行為,‘互聯網不是法律的真空地帶’,網絡反腐同樣需要恪守法律。”
本報北京9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