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拉加經委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預測2013加勒比地區經濟增長介于1.25%-2%之間,明顯高于2012年同期預測水平,顯示出該地區或將迎來新的經濟增長期。
一、2013年加勒比經濟特點
(一)加共體各國經濟均有望實現正增長。據國際金融機構預測,各國經濟增幅不一,約在0.5%-5.5%之間。受美國經濟持續好轉的影響,該地區旅游業將延續2012年增長勢頭,如赴巴哈馬、牙買加和圭亞那等國游客人數或將再次刷新紀錄,而來自亞洲和拉美國家游客近年來也有上升趨勢,給旅游業收入增加帶來新的活力。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復蘇,牙買加、圭亞那和特多等資源輸出國出口創匯也將得到改善。據拉加經委會統計,2012年加勒比地區吸引外資777.25億美元,連續3年呈增長態勢,但仍未達到危機前的水平。
(二)各國經濟走勢存在明顯差異。據預測,2013年出口導向型國家經濟平均增速為3.6%,而旅游型國家僅為1.2%,東加勒比國家組織為1.2%。其中,蘇里南、圭亞那和特多將引領地區經濟增長。蘇里南礦業成為拉動本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蘇和IMF簽署的財政改革計劃日漸成效,投資者信心得以重振,預計2013年GDP增長6%,通脹率穩定在5%左右;圭亞那將延續2012年增長勢頭,GDP增長有望達到4%,礦業和服務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帶動力量,鋁礬土、黃金和銅礦的投資將極大帶動出口和服務業增長;特多由于過去兩年對能源產業進行維護,大大降低了產能,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服務業,如餐飲酒店和金融服務等驅動。2013年,特多將恢復能源產能,借助巴拿馬運河擴建機遇,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也計劃轉向亞洲市場,預計2013年GDP增長2.5%。
除上述經濟增長強勁的國家,其他主要依靠旅游業或債務較高的國家經濟表現則較為溫和。牙買加與IMF簽署了9.58億美元的中期貸款工具并制定了中期經濟計劃,通過對稅收、公共部門、營商環境等進行一系列改革,旨在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2013年GDP預計實現0.5%的增長;主要依靠旅游業拉動經濟增長的巴巴多斯,2012年游客人數同比減少7.8%,旅游業收入下降4.8%,預計2013年旅游業繼續下滑2.4%,隨著巴巴多斯“避稅天堂”的逐步取消,離岸金融服務業收入也隨之減少,2013年GDP增長僅為0.6%;格林納達由于正在進行債務重組,政府已削減20%非人員經費支出,以緩解財政赤字壓力,但該措施對提振經濟的效果尚不明確,歐洲主要國家赴格游客人數持續走低,并將延續至2017年,預計2013年GDP增長僅為0.5%。
(三)財政狀況趨于良好,但可持續性仍面臨較大壓力。隨著加勒比經濟的企穩回升,國內生產活動日趨活躍,出口增長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大部分國家的財政收入狀況,但沉重的債務負擔迫使政府通過實施緊縮財政政策來實現預期財政盈余目標。2013年各國財政盈余狀況有所改觀,如牙買加設定了7.5%的盈余目標,尤其是出口型國家財政盈余將從-0.7%上升至-0.4%,2014年將進一步得到改善,且有望實現財政平衡。在財政緊縮政策下保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必要支出,政府宏觀調控的政策空間進一步收窄。此外,地區乃至全球金融環境仍舊脆弱,資產質量日益下降,流動性不足以及低收益率給加勒比金融體系帶來巨大壓力尤其是東加勒比貨幣聯盟。高失業率和高通脹是各國長期面臨的普遍難題,多個國家的失業率始終在10%以上,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成為通脹上升的主要因素,造成經常項目赤字占GDP比重高居不下,尤其是旅游型國家,高達15.7%左右。
(四)區域內貿易水平較低的狀況還將延續。目前區域貿易占對外貿易的比重僅為13%,研究稱,仍有46%的貿易潛力有待挖掘,而結構性壁壘成為影響區域貿易增長的主要因素。雖然該地區市場開放程度較高,但國家規模較小,市場需求有限,各國營商環境不同,地區互聯互通水平較低,物流基礎設施落后,造成交易成本上升。因此,區域內貿易水平遲遲未能得到大幅提升,各國為發展經濟始終依賴外部市場的狀況短期無法得到根本改變。目前,通過與美洲開發銀行和世貿組織合作,加共體已啟動對外貿易戰略,旨在擴大對外貿易,將貿易從市場份額開拓向市場份額存在轉變。
(五)經濟增長仍主要靠投資驅動。如果該地區投資規模和產能不能隨之提高,生產邊界的拓展空間及潛在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受到限制,因此在該地區現有發展模式下投資對改善基礎設施、創造就業、拉動經濟增長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2012年多個國家吸引外資規模同比增長,如多米尼加和特多增幅超過60%,但仍未達到危機前的水平,且東加勒比國家連續6年外資呈下降趨勢,因此國際金融機構對近期該地區吸引外資的前景并不樂觀。此外,該地區吸引外資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而該領域對利用高科技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幾乎沒有顯著作用,而改變生產結構是該地區經濟增長面臨的長期困難。
二、影響加勒比經濟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環境仍是影響地區經濟走勢的重要因素。2012年,地區經濟實現1.1%的小幅增長。2013年,全球市場需求和資金流動性進一步改善,該地區經濟面臨較為良好的外部條件。但與此同時,由于各國資源稟賦不均,經濟結構單一,且對外部依賴程度較高,在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金融體系仍存在許多風險及新興市場國家增速放緩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地區經濟走勢又存在不確定性。加勒比開發銀行研究顯示,2012年IDB批準貸款1.04億美元,同比下降27.8%,實際發放貸款8500萬美元,同比下降49.1%,顯示出區域宏觀經濟和財政狀況的不佳。
(二)生產力和競爭力低下長期困擾地區經濟發展。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競爭力排名中,巴巴多斯排名44,為區域最高水平,其余大多數國家排名均在80以后,海地排名142,由此可見該地區整體競爭力處于較弱水平。而競爭力核心在于一國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基礎實施條件、制度和市場效率、科研投入力度等,從側面也反映出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此外,加勒比經濟結構從未發生過根本性變化,生產力和勞動生產率長期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隨著各國對技術密集型產品需求日益擴大,其自身出口勢頭必將受挫,增長速度無法得到保障,由此可能陷入發展和緊縮的循環往復周期中。
(三)債務負擔沉重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據統計,加勒比國家平均負債率為70%,其中牙買加債務占GDP的比重高達140%,巴巴多斯為106%,安巴和格林納達也均超過90%。2011年,各國政府公共部門債務占GDP的比重達到57%,外部債務從2008年的20%增至29%,標準普爾等國際評級機構多次提醒加勒比地區警惕債務風險。因此,持續降低債務水平,鞏固財政狀況成為負債國政府的首要任務。作為該區域負債最為嚴重的國家,牙買加通過與IMF簽署中期貸款工具實施新經濟計劃,旨在將債務降至可持續發展的水平,目標為到2020年債務占GDP的比重降至96%。
(四)能源消費模式也是影響經濟增長的突出因素。想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僅靠宏觀經濟調控是遠遠不夠的,加勒比高度依賴化石能源的消費模式給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從貿易角度講,該地區大部份國家石油進口占對外貿易的比重較高,如牙買加每年石油進口占GDP的30%,外匯的87%,對外貿易的36%,國際局勢不穩定、原油儲備和產能變化等可引起石油價格的波動,從而給地區經濟帶來風險和不確定性。從氣候變化角度講,加勒比屬化石燃料排放增長較高的地區,尤其是特多、牙買加等規模較大的國家,能源消耗增長的同時生產率卻并未得到相應的提高,反而受制于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尤其是農業、生物多樣性和基礎設施面臨巨大壓力,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也將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亟需改變生產和消費模式。